新華社武漢3月19日電 題:湖北巴東迎春農場春管忙
新華社記者向定杰
當下萬物生長,記者日前驅車穿越道道山嶺,來到湖北省巴東縣清太坪鎮(zhèn)六郎村十組的“迎春農場”,更覺春意盎然。
從遠處眺望,只見100多畝人工打造的苗木,分布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3個山頭,幾棟紅瓦白墻房屋點綴其間。
置身其中,仿佛走進一個植物大觀園。站在步道觀賞,石旮旯間競相開放的櫻花、桃花分外惹眼,中藥材丹皮的芽苞漸漸凸起,葡萄下套種的貝母也破土生出了嫩芽。
3月14日,農場的主人、71歲的農民譚文春在山坡上勞作后休息。新華社發(fā)(曾垂倫 攝)
農場的主人、71歲的農民譚文春說,里面的品種,既有本土生長,也有外來的。銀杏、桂花、水杉、劍麻、金銀花……他細數著這些傾注了自己30多年心血的寶貝。
從20世紀90年代起,只上過小學六年級的譚文春就扎根荒山開發(fā)??恐p手勤勞、頭腦靈活,如今他早已是遠近聞名的“土專家”。通過承接園林綠化,更是帶動了周邊不少村民一起致富。
3月14日,農場的主人、71歲的農民譚文春在山坡上除草。新華社發(fā)(曾垂倫 攝)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定居廣州的孩子們沒回來過春節(jié)。身體硬朗的老人閑不住,大年初一就扛起鋤頭、帶上剪刀,在山間開始了春季管護。
“移栽、除草、修枝、嫁接、扦插、病蟲害防治,一天有干不完的事兒?!贝┲|樸的譚文春笑呵呵地說。近段時間,隨著疫情初步得到控制,農場就近請的工人也多了起來。
“時代總在變化,要跟上形勢!”自夸心態(tài)好的譚文春認為,這次突發(fā)的疫情,雖然給經濟社會發(fā)展帶來了較大沖擊,但大家都努力在不利的環(huán)境中尋找有利的因素。
他舉例說,這幾天自己正在打造“桂花燈籠”,即把多根生長的桂花樹編織成燈籠形狀后再栽種,這樣比起單純賣苗木,價錢有望翻倍。而以前,他還試過把雌雄雙株銀杏纏繞,培育成“夫妻樹”。
很多鄉(xiāng)鄰都知道譚文春愛琢磨的脾氣。這些年除了不斷調整種植結構和品種,譚文春還先后開辦合作社、園林景觀公司、農家樂。據他介紹,去年自己的“花果山”農家樂營業(yè)時,平日每天接待20多位游客。除了賞花采果、吃原生態(tài)菜肴、住土家民居,為了創(chuàng)造更好的體驗,他還配套完善了涼亭、水簾洞、魚池等設施。
“我覺得疫情過后,生態(tài)觀光農業(yè)還會迎來大發(fā)展?!弊T文春說,屋里擺放的各種證書榮譽只屬于過去,未來還會努力把這番事業(yè)干下去。記者看到,在他家大門上,還貼著一副手寫對聯,上聯是“覽門前山清水秀四季如春”,下聯是“賞屋后花果嶺上鳥語花香”,橫批“迎春接?!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