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加強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圖為記者會現場。新華網 郝廣鵬 攝
新華網北京10月20日電 十九大新聞中心10月20日上午十點在梅地亞中心二樓新聞發(fā)布廳舉行記者招待會,邀請中宣部副部長孫志軍、中央文明辦專職副主任夏偉東、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介紹加強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
請問項部長,您剛才在介紹中提到,近年來我國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持續(xù)加大了投入,您也介紹到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基本建成,而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也提出了要實現城鄉(xiāng)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但是我們在采訪中發(fā)現,在中西部地區(qū)和一些農村,能夠享受到這種文化服務的還比較少,一些文化設施維護得也不是特別好。請您介紹一下,在未來解決短板、打通最后一公里方面,文化部門有什么新的“藥方”?
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
您剛才講到了“均等化”和“短板”,這些都是我們在公共文化建設中非常關注的點。我們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有三個關鍵詞:基本、標準化、均等化,就是立足基本國情,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著眼點都是補短板、促平衡。
打通最后一公里,也是我們近年來公共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方面,我們現在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著力解決這個問題。具體措施概括起來說,我們把它概括成“四個有”。有什么呢?有標準、有網絡、有內容、有人才。
一是有標準,我們制定了《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這個標準對城鄉(xiāng)基層群眾可以免費享受的文化服務內容和數量都做出了具體規(guī)定?,F在各個地方還在做實施標準,我們正在推動各地把這些標準逐一落實,變成群眾實實在在的文化生活。
二是有網絡,使服務可以通達各地、通達基層。為此,我們重點啟動了“貧困地區(qū)民族自治縣、邊境縣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工程”“流動文化車工程”和“流動圖書車工程”等項目,加快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的總分館制建設,推動優(yōu)質文化資源向基層鄉(xiāng)村延伸,向貧困地區(qū)延伸。
三是有內容。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極大地豐富了文化供給。我們正在積極運用多種手段,為基層社區(qū)提供日益豐富的公共文化資源。比如有一項大的措施,我們在開展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現在相當一部分縣可以做到,在縣級圖書館就可以免費分享到國家圖書館提供的數字資源。目前可享受的資源有多大的量呢?在縣級圖書館可以看到國家圖書館的電子圖書已經達到160多萬冊,期刊1000多種,報紙600多種,公開課1500多節(jié)。
四是有人才,靠人才來建設公共文化。在著力建設專兼職結合的基層文化隊伍同時,近幾年,我們先后選派了8萬多名優(yōu)秀文化工作者到邊遠貧困地區(qū)、邊疆民族地區(qū)和革命老區(qū)幫助工作,還實施了“春雨工程”“大地情深”“陽光工程”等項目,組織大批文化志愿者到農村和邊遠地區(qū)開展志愿服務,每年都有數十萬志愿者在基層開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