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31日電(汪亞)我國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做好防震減災工作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如何提升公眾防震減災科學素質和參與防震減災活動的意識、主動性以及應急避險技能,防震減災科普工作是提升防震減災科普軟實力、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高的重要途徑。
日前,應急管理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國地震局聯(lián)合主辦的全國首屆地震科普大會在唐山召開,地震科普展覽在大會召開期間同步舉行。在展覽現(xiàn)場記者發(fā)現(xiàn)了不少“科技范兒”的展品,吸引參展人員駐足體驗。
圖為地震科普展覽上的智能機器人。新華網汪亞/攝
在地震科普展覽上,一款會說會走的機器人成了“小明星”,據了解,這是一款專門用于地震科普的智能機器人,不僅能解答地震有關的專業(yè)知識,還能自動識別不同展區(qū)進行導航講解。
圖為搭載生命探測儀的無人機。新華網汪亞/攝
無人機在地震災害應急救援工作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地震科普展上展出的無人機搭載了雷達生命探測搜索系統(tǒng),采用超寬帶雷達探測技術,配置雷達避障模塊和超高清攝像頭,即使在黑夜、濃煙或樹林中也能進行探尋搜索??赏瑫r探測定位到3個以上生命指標,幫助提升搜救效率。
圖為參展人員體驗VR地震模擬器。新華網汪亞/攝
通過環(huán)境模擬和虛擬仿真技術結合,真實再現(xiàn)地震現(xiàn)場,讓觀眾在感受地震中,學習地震科學知識,學會正確的避難方法,掌握逃生技能。近年來,VR在地震科普上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種方式不僅大大增強了體驗感,更讓體驗者快速、深刻學習到專業(yè)領域的科普知識。
圖為工作人員在講解智能救援站的使用方法。新華網汪亞/攝
在地震科普展上,記者看到一個像帶著電子屏幕的消防柜的東西,據現(xiàn)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是智能減災救援站,主要用于緊急情況發(fā)生時的快速救援,災難現(xiàn)場人員可以通過觸摸按鈕,及時將現(xiàn)場信息發(fā)送到5公里范圍內的救援人員手中,便于救援人員通過定位系統(tǒng)第一時間趕到。災難現(xiàn)場群眾和救援人員可以通過讀取身份證或人臉識別系統(tǒng)使用智能減災救援站里的工具器材。據了解,該智能減災救援站自2017年初研發(fā)以來,還在不斷完善和推廣,主要運用在社區(qū)、商場等公共場所。
地震科普展上,像這樣將科技與創(chuàng)新理念融合在一起的展品還有許多,前來參觀展覽的市民對這些“洋氣”又“接地氣”的產品表示認可,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地震科普今后發(fā)展的巨大作用和潛力。
7月25日,應急管理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xié)、中國地震局聯(lián)合印發(fā)了《加強新時代防震減災科普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建成政府推動、部門協(xié)作、社會參與的防震減災科普工作格局,實現(xiàn)防震減災科普創(chuàng)新化、協(xié)同化、社會化、精準化,防震減災科普主題更加突出,防震減災科普產品更加豐富,防震減災科普能力大幅提升,防震減災科普工作機制更加健全。
相信今后還會有更多更優(yōu)質的地震科普形式和產品來到大家身邊,幫助每個人提高自身的防震減災科學素質和水平。
-
全國首屆地震科普大會在唐山召開
2018-07-28 15:31:47
-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招聘所長 4名學者參加現(xiàn)場答辯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全球招聘工作經過篩選,4名應聘者進入現(xiàn)場答辯環(huán)節(jié)。7月2日,4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參加了在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所舉行的現(xiàn)場答辯。2018-07-02 14:06:01
-
“5·12”汶川特大地震對口援建感恩致謝座談會舉行
5月11日上午,隨著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唐家山堰塞湖跨湖大橋最后一塊橋面梁板架設完成,唐家山特大橋順利貫通,預計今年8月底具備通行能力。蒲滔攝/光明圖片 本報成都5月12日電(記者李曉東 見習記者馮帆)5月12日上午,在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十周年之際,四川省在成都舉行“5·12”汶川特大地震對口援建感恩致謝座談會。2018-05-13 07:48:49
-
大數(shù)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