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需要幫助的地方,都有他們的身影
愛與奉獻,是他們溫暖社會的方式
他們可以是你,我
是每一個經過我們身邊的平凡的人
第33個國際志愿者日
讓我們把目光獻給他們……
劉洋和劉希丹
長江源頭,生命禁區(qū),海拔4000米以上。
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撿拾垃圾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劉洋和劉希丹堅持了6年
“紅房子”——中國第一座長江源頭環(huán)境保護站
2012年,第一次作為志愿者來到“紅房子”時
眼前的畫面令他們驚愕:
很美的美景,很多的垃圾
志愿者正在撿拾垃圾
“比想象中艱苦”的工作沒有嚇退劉洋和劉希丹
在之后的6年時間里
他們和其他志愿者在長江源頭共撿拾了60萬件垃圾
30歲的劉洋和劉希丹也已從戀愛走向婚姻
志愿者通過制作的宣傳畫為當地牧民宣傳“垃圾換食品”環(huán)保項目
2017年,青藏線沿線綠色驛站建設項目啟動
劉洋放棄穩(wěn)定的工作
以全職工作人員的身份參與
每搭建一個綠色驛站
至少需要9個人共同工作一個多星期
有一次,下雪導致送到驛站的物資遲了4天
三名志愿者靠4個土豆撐了下來
因為缺水,志愿者三個月都不能洗澡
工作人員裝垃圾
就這樣
劉洋和伙伴們在青藏公路沿線建起了數個綠色驛站
劉洋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
長江源頭,他們會一直守護下去
在湖南的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
有一群忙碌的紅色身影
他們穿梭在門診大廳、急診大廳、住院病房
陪伴每一位需要幫助的患者和家屬
69歲的陳秋娥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陳秋娥兒子患有遺傳性出血性乙型血友病
俗稱“玻璃人”
碰撞不得,不然就容易出血不止
2000年,陳秋娥的兒子在湘雅醫(yī)院住院期間
得到醫(yī)護人員的悉心治療和照顧
陳秋娥所在的單位也為她發(fā)起了募捐
從那時起,她就一直想回報湘雅醫(yī)院,回報社會
自2015年成為湘雅醫(yī)院志愿者以來,
陳秋娥累計服務1360小時
無論是炎炎夏日,亦或寒冬臘月
只要醫(yī)院有需要、患者有需要
她總是最快響應
43歲的兒子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無法長時間離開陳秋娥
但有一次,為了給一個無人照顧的湘西小女孩
買術前必吃藥物
陳秋娥沿著湘雅路上的藥房一家一家地找
直到晚上九點
回到家,看到挨餓的兒子她不禁自責
幾天后
小女孩出院前特意找到陳秋娥
對她說:“謝謝您,陳奶奶
我想和您一起照個照片”。
那一刻,陳秋娥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有意義的
在浙江寧波鄞州區(qū)有這樣祖孫三人
在爺爺林仲星的耳濡目染下
都成為了志愿者
清掃街道、樓道,慰問老兵,維持公共秩序
他們每天做著簡單而平凡的事
感受著“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樂
龐曉曉的家,在山東泰安
2015年,大學畢業(yè)后,懷著對教育的執(zhí)著
他開始了農村偏遠山區(qū)的支教之路
他的班上只有16名學生
因家長常年在外打工
這些孩子大多缺少陪伴,內心敏感
龐曉曉既當老師又當“父親”
將知識和快樂“種”在每個學生心中
2018年5月,龐曉曉參加了湖南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
成為將軍完小的一名正式教師
留在大山,意味著責任
龐曉曉說,他愿意把孩子們沉甸甸的夢想背在肩上
據報道,全國志愿服務組織逾1.2萬家
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匯集的實名志愿者已超過1億人
志愿服務時間累計達12億小時
社會貢獻超過180億元人民幣
讓我們向溫暖的他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