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2月3日電 題:“流動”的青春身影——與“新生代”返鄉(xiāng)農(nóng)民工的對話
張璐璐、駱飛
除夕將至,春運中的貴陽北站迎來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刻。人頭攢動的火車站內,“流動”著很多拎著大包小包、從沿海地區(qū)打工歸來的青春身影。
比起父輩,大多“95后”的他們衣著時髦、眼神自信。與他們對話,記者既聆聽到背井離鄉(xiāng)的艱辛,也感受到迎難而上的闖勁。
家住四川大涼山的彝族小伙吉克拉日今年首次外出務工,在浙江寧波一家電子廠做了一名一線工人。如何適應每天高強度的工作和嚴格的上下班管理,是他學到的“第一課”。
“廠里的生活被喇叭聲、哨子聲‘指揮著’,剛進廠的時候,真的很不習慣?!奔死照f,老家的父母養(yǎng)家糊口更辛苦,自己要走好選擇的路,讓他們放心。
比起吉克拉日一個人“闖天下”,同為“95”后的陳芹已經(jīng)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心里更多了幾分牽掛。
“我在外打工三四年了,現(xiàn)在結婚有了小孩,生活的負擔和壓力都比較大。”陳芹說,孩子在遵義老家由父母照顧,不能陪伴他們成長,感覺很遺憾。但她想趁年輕,好好在外面打拼幾年,給家人更多物質上的保障。
這些打工路上的年輕人有闖勁、有干勁,但由于知識水平有限,也面臨著和父輩們打工時一樣的困境:沒有一技之長,很多只能干體力活。今年23歲的“外賣小哥”楊飛就是其中之一。但他并不甘于現(xiàn)狀。
老家在貴州安順的楊飛,7年前開始外出務工,之前一直在浙江一些工廠上班。2年前,他選擇離開工廠,加入城市“外賣軍團”。
楊飛說,以前父輩們打工都是為了“討生活”,現(xiàn)在,他打工不僅為了掙錢,更是想看看“大山外的世界”,開拓眼界,追求更好的生活。
“送外賣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配送好每一單、服務好每個顧客都不簡單?!睏铒w說,送外賣屬于典型的“多勞多得”,送一單就能有一單的工資,今年他掙了差不多五六萬元。
談到2018年的收獲,楊飛說:“送外賣讓我接觸到不少餐飲店,對搞餐飲外賣了解不少,想再多學習和積累經(jīng)驗后自己開個飯館。”楊飛表示,打工始終不是長久之計,還是要多學點東西,有機會了就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
同樣來自貴州安順的小伙魏寧也對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充滿期待,今年20出頭的他已經(jīng)在外打工兩三年了。
“現(xiàn)在沒有知識和技能注定只能被‘拋棄’。年后想找個汽修的工作,以后能自己開店修車。”他說,如今老家變化很大,家門口就業(yè)的機會也越來越多。
和這些年輕的務工者交談讓記者感受到,時代的發(fā)展給予了他們更多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機會。打工路上有艱辛,但同樣充滿希望。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