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與祖國同行 與科學共進——中科院70年書寫科技創(chuàng)新輝煌篇章
2019-10-31 16:14:2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北京10月31日電 題:與祖國同行 與科學共進——中科院70年書寫科技創(chuàng)新輝煌篇章

  新華社記者董瑞豐

  這是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華羅庚、錢學森、童第周……

  這是一項項載入史冊的成就:“兩彈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哥德巴赫猜想研究……

  璀璨的名字和成就,與一個機構緊密相連——中國科學院。成立70年來,中科院以創(chuàng)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為使命,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重大創(chuàng)新貢獻。

  奮進:一支戰(zhàn)略科技力量

  新中國成立一個月后,1949年11月1日,中科院正式成立。

  在接收原北平研究院、原中央研究院和其他研究機構的基礎上,中科院很快調整組建了第一批研究機構。牽頭人都是國內該領域的“執(zhí)牛耳者”。例如,近代物理所首任所長吳有訓,曾是錢三強、楊振寧、李政道等人的老師。

  新生的共和國,對這一“全國科學研究的中心”寄予厚望,希望其成為領導全國提高科學水平、培養(yǎng)新生力量的火車頭。中科院也不負眾望,陸續(xù)涌現出一大批高水平的創(chuàng)新成果。

  “兩彈一星”是新中國建設成就的重要象征。20世紀60年代,中科院調動了全院一半以上科研人員參與科研攻關,為“兩彈一星”研制成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多復變函數論、高溫超導、多光子糾纏、中微子物理、水稻“分子設計育種”……新中國成立以來,中科院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3項,占全國59%。其中,黨的十八大以來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5項,占全國71%。

  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從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到參與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獲得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從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到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瞄準受控核聚變的“人造太陽”,從“渤海糧倉”節(jié)水增糧到建立國家“碳收支”評估體系、建設戰(zhàn)略生物資源“國家寶庫”,70年來,中科院持續(xù)致力于實現基礎研究的累積性發(fā)展和突破性進步,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搶占國際科技競爭戰(zhàn)略制高點,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的科技輻射帶動作用。

  奉獻:幾代科學家報國為民

  中科院成立之初,就吸引和延攬了各領域一批知名科學家。他們甘愿成為新中國科技事業(yè)的“鋪路石”。

  中科院力學所一直保留著首任副所長郭永懷的辦公室,隔壁則屬于首任所長錢學森。早一步歸國的錢學森曾數次寫信給這個同門師弟:“快來快來,我們拼命地歡迎你!”

  郭永懷回國后長期主持中科院力學研究所的工作,在“兩彈一星”三方面研制工作中均作出重大貢獻,并參與創(chuàng)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新中國培養(yǎng)了大批不可或缺的尖端科技人才。1968年,郭永懷因飛機失事犧牲。

  1999年,23位科技專家獲頒“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其中21位為中科院院士,17人曾在中科院工作。

  幾代科學家求真務實、報國為民、無私奉獻,這樣的名單可以拉出很長。

  華羅庚,1950年放棄在美國的優(yōu)厚待遇回國,他先擔任中科院數學研究所所長等職,后又籌建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在這期間,他和他的學生繼續(xù)將群表示論與多復變函數論相結合,做出許多系統(tǒng)性、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被稱為“中國學派”。

  科學研究需要一代一代人接續(xù)奮斗。陳景潤是華羅庚親自調到中科院數學所工作的。20世紀70年代,陳景潤發(fā)表了“1+2”詳細證明,被公認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他的事跡和精神,激勵了幾代青年人獻身科學,勇攀高峰。

  吳文俊、黃昆、劉東生、葉篤正……2000年國家設立最高科學技術獎以來,全國共有29位科學家獲此殊榮,其中20位為中科院院士,11位在中科院工作。

  使命:加快推進新一輪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

  70年風雨兼程,科技為祖國增輝。

  中科院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不僅奠定了新中國的主要學科基礎和科研體系,也帶動了我國工業(yè)技術體系、國防科技體系和地方科技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

  20世紀70年代后期,中科院在全國科技界率先撥亂反正,啟動科技事業(yè)對外開放和科技體制改革,引領帶動我國科技界走進“科學的春天”。

  此后,中科院貫徹“經濟建設要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要面向經濟建設”的方針,在科研組織管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yè)化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創(chuàng)新和探索,走在全國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前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正在實現重大歷史性跨越。中科院按照“三個面向”“四個率先”要求,以實施“率先行動”計劃為統(tǒng)領,開啟了中科院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新征程。

  新時代使命崇高,任重道遠。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事業(yè)的領導,繼承科技報國傳統(tǒng),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堅持國家戰(zhàn)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為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和高質量發(fā)展提供更多中高端科技供給;營造良好創(chuàng)新生態(tài),激發(fā)人才創(chuàng)新活力……新一輪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正在加快推進。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說,在百舸爭流的時代大潮中,中科院將勇立潮頭,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征程中發(fā)揮骨干引領作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與祖國同行 與科學共進——中科院70年書寫科技創(chuàng)新輝煌篇章-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5177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