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11月6日電 題:黑土灘變身飼草地 美了草原富了民——青海果洛黑土灘治理采訪見聞
新華社記者駱曉飛 解統(tǒng)強
“今年,收成比不上去年,但生產3萬多捆飼草沒問題?!蹦撩裢恋┒嘟苷f,一畝地最多可以打16捆,按一捆30元的價格計,合作社2500畝飼草地可以賺120萬元。
秋去冬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大武鄉(xiāng)格多村的草原迎來新一季的豐收,割草機、捆草機轟鳴著駛過一眼看不到邊的飼草基地,身后留下一排排整齊的“面包草”;各類農用車往來穿梭,把打捆的飼草運往合作社的儲草棚。
“村里每戶都能按每人4捆的標準分到過冬飼草。”正在拉運草捆的牧民索南希德說,豐收了,家里的牦牛就可以安全過冬。
望著眼前繁忙的收草場景,誰能想到,眼前這片草地曾是“草兒長不了,牛羊吃不飽”的黑土灘。
格多村平均海拔4200米,全村土地面積25.19萬畝。20世紀末,在過度放牧、氣候變化、鼠害泛濫等因素疊加作用下,格多村草場嚴重退化,后經風蝕和水蝕后形成裸露土地。這片“黑色”的貧瘠土壤變成了沒有生產力的黑土灘,最多時候格多村黑土灘面積達到18萬畝。
“格多草原是牧人寶貴的財富,不管付出多大代價都要把這片黑土灘變回大草原?!备穸啻妩h支部書記多布旦帶領群眾走黑土灘種草復綠的生態(tài)治理之路,找回昔日的水草豐美。
2013年,格多村投入150萬元建成格多村飼草種植基地,開始在黑土灘上種草。通過整合扶貧產業(yè)資金,采取草場折價入股等方式,格多村190多戶牧民全部加入村里的種草合作社。
7年時間,格多村18萬畝黑土灘,已有11萬畝褪去“荒蕪”披上“綠衣”。格多村也在黑土灘上建起了2500畝的飼草基地。多布旦說:“飼草種植基地的建立,實現(xiàn)了草原生態(tài)治理與合作社產業(yè)發(fā)展有機結合?!?/p>
如今,在格多村飼草種植基地里,耕地機、割草機、打捆機一應俱全?;貙崿F(xiàn)全機械化作業(yè),像土旦多杰一樣的8名牧民,在家門口實現(xiàn)就業(yè),每年可以收入2萬元。
“格多草原還有7萬畝坡度大于25度的高坡黑土灘需要治理?!倍嗖嫉┱f,由于坡度較高,現(xiàn)代機械化飼草種植模式難以開展。將牛群驅趕至高坡黑土灘區(qū)域,村民探索出在牛蹄踩踏的坑洞中播種草籽的種植模式。
黑土灘種草,不僅讓草原重新綠了起來,也讓牧民群眾端起了“草飯碗”,摘掉了“窮帽子”。
“有了飼草種植基地,畜牧業(yè)冬季補飼和預防雪災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倍嗖嫉┱f,如今,格多村生態(tài)環(huán)境越來越美,牧民的日子越過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