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1日電(天下人物)讓“絕癥”不絕望的人——記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
新華社記者張家偉 付一鳴
在美國著名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的成長過程中,讓人絕望的癌癥一直困擾著他的家庭——童年時的艾利森曾目睹淋巴瘤奪走母親的生命,哥哥因罹患前列腺癌去世,艾利森本人也曾得過前列腺癌。
被同事形容“執(zhí)著”的艾利森選擇直面這一陰影,并最終通過開拓性的免疫療法發(fā)現(xiàn)為全世界許多癌癥患者帶來延長生命的希望。10月1日,艾利森和他的日本同行本庶佑共同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喜歡解決問題”
1948年,艾利森出生在美國得克薩斯州一座小城中。他曾表示,自己小時候?qū)σ磺行迈r事物充滿好奇,特別喜歡在車庫里擺弄各種化學實驗用的瓶瓶罐罐?!斑@可能是讓我投身科學的原因,我喜歡解決問題并思考事物是如何運作的。”
艾利森的父親希望他成為一名醫(yī)生,艾利森最初的研究方向也并非直接瞄準癌癥治療。他在1977年進入得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研究中心工作時,主要聚焦在免疫系統(tǒng)方面,特別是對T細胞功能產(chǎn)生很大興趣,希望更深入地了解免疫系統(tǒng)的運作。這些研究為艾利森日后提出新的癌癥治療方法奠定堅實基礎(chǔ)。
“我的家人受盡了癌癥的折磨,因此我的腦海里一直縈繞著癌癥治療這一想法,”艾利森在MD安德森癌癥研究中心此前發(fā)布的一份文章中說,“我并非一開始就去開發(fā)癌癥療法。如果是那樣,我可能就會錯過一些很重要的東西,因為我們最終找到的標靶并不是在腫瘤上?!?/p>
質(zhì)疑中堅持探索
上世紀90年代,艾利森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作期間,開始對CTLA-4這種蛋白質(zhì)進行深入分析,并發(fā)現(xiàn)其對人體T細胞的免疫功能起到“剎車”作用。于是,艾利森大膽設(shè)想:如果“阻擊”CTLA-4,那么T細胞受到的束縛是否會被解除,進而全力對抗腫瘤細胞呢?他隨后通過大量動物實驗證實了這一想法,并最終形成“檢查點阻斷”的免疫新療法。
艾利森最初提出這些新概念時,曾面對不少質(zhì)疑,制藥企業(yè)對此也不感興趣。艾利森憑借執(zhí)著的精神,積極展開臨床試驗。事實證明,新療法在黑色素瘤晚期患者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這是首個可以有效延長黑色素瘤患者生存期的療法。
?。玻埃保材?,艾利森重返MD安德森癌癥研究中心工作。在他的積極推動下,癌癥免疫療法真正獲得各方關(guān)注和支持,相關(guān)研究項目不斷涌現(xiàn)。2013年,美國《科學》雜志將癌癥免疫療法評選為年度最重要科學突破。艾利森也被《時代》周刊列入2017年度“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人”。
讓病患看到希望
雖然自己的家人曾飽受癌癥折磨,但艾利森用科研成果為全世界癌癥患者帶來了希望。他記得在臨床試驗中曾遇到一位病患,她當時唯一的期望就是能夠親眼看到兒子們高中畢業(yè)。接受治療后,這位母親最終如愿以償。
艾利森在獲得諾獎后的一份聲明中說:“能夠見到那些接受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后取得成效的病患,對我來說是一種偉大而動情的榮耀,這是基礎(chǔ)科學強大力量的鮮活例證,激勵著我們繼續(xù)去探究并深入了解事物的運作原理?!?/p>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shù)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