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 記者手記:一只餃子的N種美態(tài)
新華社記者藺妍 魯豫
埃及記者馬贊愛吃餃子。在北京參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報道期間,他跑到自助餐吧前問廚師:“有素餡兒餃子嗎?”
“韭菜雞蛋餡兒餃子是我最愛,”馬贊說,汽蒸油煎都不行,必得是一瓢清水下鍋,看著白色的水花翻滾著擠到鍋邊兒,韭菜從薄薄的面皮中透出碧綠,一個個元寶逐漸鼓起肚子,在鍋中浮浮沉沉地跳起舞來?!扒逅?!”
誰說只有中國人愛吃餃子?馬贊說,亞洲各國的餐桌上都少不了這種小麥做的美食。比如他最熟悉的阿拉伯油炸大餃子——卡塔伊夫:白面和水之外還揉進(jìn)了香濃的牛奶和橄欖油,烙個八分熟,圓月形的面皮趁熱塞入白奶酪和果仁碎,對折一封口,順勢滑進(jìn)油鍋里滾幾遭——外皮金黃焦脆,奶酪軟滑甜糯,果仁酥香滿口,上桌前再澆上一勺糖漿或蜂蜜,新鮮出爐的卡塔伊夫,帶著世界對味蕾的一切美意。
小小一只餃子,能有多少種變化?翻過一座山、跨過一條河,一口鄉(xiāng)音便有一種餃子:印度的咖喱餡兒、朝鮮的泡菜餡兒,更奇的還有越南的魚肉橙皮餡兒、俄羅斯的土豆泥餡兒……餃子有的要在酸奶中煮熟……
酸奶煮餃子?對,參加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黎巴嫩大學(xué)教授馬斯歐德·達(dá)希爾說的這種美食叫作希什巴拉克,源自土耳其語“鼓起的面團(tuán)”,是西亞地區(qū)流行的面食:一大鍋酸奶撒進(jìn)薄荷葉、香辛料或者熟肉末,爐子上咕嘟嘟冒了泡,小餃子裹上濃稠的酸奶汁,一盤“人間百味”。
在國外的社交網(wǎng)站上,“手把手教你做希什巴拉克”的熱門視頻有65萬次播放,下面700多條英語、阿拉伯語留言,有人寫道“我媽做的餃子就這樣,好饞”,有人說“不錯……今天就試著做這個新菜!”
“很難想象這世界上只有一種餃子?!瘪R贊說,幾千年的文明交往豐富了人類味覺上的感官享受,包餃子用的小麥?zhǔn)?000多年前由西域傳入中國的。他指著沙拉臺上的辣椒、西紅柿、番薯說,這些食材來自中亞、西亞,近些年才在中國流行起來的紫甘藍(lán)來自地中海地區(qū)、黑橄欖則來自敘利亞……
“沒有文明融合,我們的食物會比現(xiàn)在單調(diào)得多,生活也沒這么多樂趣?!眮喼尬拿鲗υ挻髸朗臣文耆A的網(wǎng)站上,馬贊看到了“酸奶煮餃子”的圖片,呼朋喚友地要帶大家去品這道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