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建筑史上的華人之光
2019-05-17 20:29:32 來源: 新華網(wǎng)
關注新華網(wǎng)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紐約5月16日電(天下人物)貝聿銘:建筑史上的華人之光

  新華社記者長遠

(國際·編輯連線)(13)回顧貝聿銘

  這是2009年12月16日,貝聿銘在美國紐約出席美國華人博物館舉辦的“三十周年傳承晚宴”。美國華人博物館當晚在此舉辦晚宴,表彰在商業(yè)、藝術和學術領域有突出成就的杰出華人。 新華社記者王建剛攝

  知名美籍華人建筑師貝聿銘16日在紐約曼哈頓一家醫(yī)院逝世,享年102歲。

  美國肯尼迪圖書館、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法國盧浮宮擴建工程、北京香山飯店、蘇州博物館新館……貝聿銘一生留給了世人一幢幢無與倫比的精美建筑,拿下眾多建筑界的重頭獎項,被不少媒體稱為“現(xiàn)代主義建筑最后的大師”。

(國際·編輯連線)(7)回顧貝聿銘

  這是2011年5月21日拍攝的盧浮宮和玻璃金字塔夜景。由貝聿銘設計的盧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于1989年投入使用。 新華社記者唐霽攝

  少年結(jié)下建筑情緣

  貝聿銘1917年生于廣州,年少時光多在香港和上海度過。中國有句古話叫“富不過三代”,但貝家早在明朝已是在蘇州經(jīng)營中醫(yī)藥的大戶,到了清末民初又開始涉足金融業(yè)。父親貝祖貽為銀行家,1919年到香港創(chuàng)辦中國銀行香港分行。

  蘇州知名園林“獅子林”是貝家祖宅,小時的貝聿銘通常會在暑假回去居住。穿梭在亭臺、回廊、奇石和竹林之間,“獅子林”賦予了他對建筑最初的審美和靈感。成名后,他曾贊嘆蘇州園林的迂回曲折之美,認為其在有限空間內(nèi)給人無限遐想,并稱這成為他個人創(chuàng)造力的啟蒙。

(國際·編輯連線)(10)回顧貝聿銘

  這是香港島中環(huán)海濱夜景。圖中最高的建筑是貝聿銘設計的中國銀行大廈,它高315米,共70層,是香港城市的標志之一(拍攝時間不詳)。 新華社記者張瑞琪攝

  隨家人搬到上海居住后,貝聿銘見證了上海國際飯店的拔地而起。他曾告訴媒體:“我被它(上海國際飯店)的高度深深地吸引了,從那一刻起,我開始想做建筑師?!?/p>

  18歲時,貝聿銘赴美留學,先后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筑學。畢業(yè)后,他先是在一家地產(chǎn)開發(fā)公司擔任建筑總監(jiān),后來又成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務所。貝聿銘多采用混凝土和玻璃建造自己的作品,善于運用幾何圖形與光線的自然結(jié)合。他曾說,光線是建筑設計最核心的元素,技術和材料都是其次的。

  創(chuàng)造杰作享譽世界

  由于主持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和肯尼迪圖書館等知名建筑的設計,貝聿銘于1983年獲得建筑界最高獎項普利茲克獎。大獎評委會認為,貝聿銘的建筑體現(xiàn)了對現(xiàn)代主義的信仰,并因精妙的細節(jié)、抒情性和美感而被賦予人性化特色。

(國際·編輯連線)(1)回顧貝聿銘

  這是2012年7月14日,在法國巴黎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上空,“法蘭西巡邏兵”飛行表演隊在國慶閱兵式上進行飛行表演。由貝聿銘設計的盧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于1989年投入使用。新華社發(fā)(埃蒂安·洛朗攝)

  令貝聿銘更加聲名遠揚的是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盧浮宮入口處現(xiàn)代主義風格的玻璃金字塔,被公認是貝聿銘的代表作之一,如今與作為世界著名博物館的盧浮宮一道成為法國首都巴黎的地標景點。

  然而,玻璃金字塔1989年落成以前,其設計理念曾遭受巨大非議。許多法國人認為貝聿銘富有現(xiàn)代感的設計會毀掉這座歷史遺產(chǎn)。好在他得到了時任法國總統(tǒng)密特朗的大力支持。

  當工程完工后,輿論風向從爭議轉(zhuǎn)向贊美。貝聿銘曾說:“如果要我說一件我確定自己沒有搞砸的事情,那就是盧浮宮。”

  盧浮宮館長讓-呂克·馬蒂內(nèi)認為,玻璃金字塔是盧浮宮重振雄風的轉(zhuǎn)折點。“在全世界的博物館中,只有盧浮宮的入口本身堪為藝術品?!?/p>

  一生難改“中國氣質(zhì)”

  盡管18歲就遠離故土,長期生活在美國,但貝聿銘一直認為,自己骨子里還是中國人。1974年,闊別故土數(shù)十載的貝聿銘首次回國尋根,拜祭祖先??吹疆敃r的中國建筑師多效仿東歐和蘇聯(lián)建筑,他認真地勸誡他們多多回望自己的歷史,從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學習借鑒。

(國際·編輯連線)(2)回顧貝聿銘

  這是北京香山飯店內(nèi)景(拍攝日期不詳)。貝聿銘于1978年設計了北京香山飯店,將中國的江南園林與現(xiàn)代主義建筑進行了完美的嫁接,為其贏得巨大聲譽。 新華社發(fā)

  晚年,貝聿銘接手了不少中國的建筑項目,如中國銀行總部大廈、北京香山飯店、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等。貝聿銘還為自己的老家蘇州設計了蘇州博物館新館,并將其稱為“最親愛的小女兒”。在2006年的開館慶典上,貝聿銘深情地說:“我是中國人,也是蘇州人,希望這個建筑能給蘇州,給中國做一點小小的貢獻?!?/p>

(國際·編輯連線)(11)回顧貝聿銘

  這是2017年4月26日,觀眾在蘇州博物館新館參觀。蘇州博物館新館是貝聿銘的作品之一。 新華社發(fā)(王建康攝)

  貝聿銘有三個兒子,名字分別為貝定中、貝建中、貝禮中,唯一的女兒名為貝蓮。貝建中曾在訪談中說,在美國長大并不意味著不了解中國。

(國際·編輯連線)(9)回顧貝聿銘

  這是1993年9月16日發(fā)布的坐落在滿山紅葉的香山公園內(nèi)的北京香山飯店。貝聿銘于1978年設計了北京香山飯店,將中國的江南園林與現(xiàn)代主義建筑進行了完美的嫁接,為其贏得巨大聲譽。 新華社記者呂淑梅攝

  1990年,貝聿銘和其他知名美籍華人一起在紐約成立了美國華人精英組織“百人會”,以推動美籍華人全面參與美國社會生活并促進中美之間建設性關系的發(fā)展。

  5月16日,中國駐美大使館在獲悉貝聿銘去世的消息后發(fā)表哀悼聲明,高度評價了貝聿銘的貢獻:“貝老卓越的建筑設計對世界建筑史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作為美籍華人,貝老終身致力于促進中美兩國人民間的相互了解,增進東西方文化交流。其杰作之一,中國駐美國大使館館舍堪稱東西合璧的典范,彰顯了持久友誼和共同未來。我們深切感懷貝老的建筑遺產(chǎn)及對世界的影響?!?/p>

(國際·編輯連線)(14)回顧貝聿銘

  這是2006年10月6日,貝聿銘在蘇州博物館新館開館典禮上講話。當日,由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竣工開館。 新華社發(fā)

(國際·編輯連線)(3)回顧貝聿銘

  2003年5月26日,在德國首都柏林,一群游人參觀新建成并開放的德國歷史博物館。該博物館由貝聿銘設計。 新華社記者李明放攝

(國際·編輯連線)(4)回顧貝聿銘

  這是2008年11月22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拍攝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外景。當日,由貝聿銘設計的卡塔爾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在多哈隆重開館。博物館共有五層,分為展廳、圖書館和教育中心。展廳內(nèi)展出了800多件7世紀至19世紀的伊斯蘭藝術珍寶。 新華社發(fā)(陳少金攝)

(國際·編輯連線)(5)回顧貝聿銘

  這是由貝聿銘設計的位于美國波士頓的約翰·漢考克大廈(拍攝日期不詳)。? 新華社發(fā)

(國際·編輯連線)(6)回顧貝聿銘

  這是貝聿銘設計的錐桶形澳門科學館外景(2014年12月8日攝)。 新華社記者秦晴攝

(國際·編輯連線)(8)回顧貝聿銘

  這是2015年6月11日拍攝的位于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的搖滾名人堂博物館。搖滾名人堂博物館建于1995年,由貝聿銘設計。 新華社發(fā)(宋穹攝)

(國際·編輯連線)(12)回顧貝聿銘

  這是貝聿銘設計的錐桶形澳門科學館外景(2009年12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陳鐸攝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貝聿銘:建筑史上的華人之光-新華網(wǎng)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4509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