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圖
    “一帶一路”是一條一條合作共贏之路,一條文明互鑒之路。而我和我的同事們,將繼續(xù)行走在“一帶一路”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為“一帶一路”連接中外、溝通世界提供信息支撐。我深深的感受到,在“一帶一路”建設(shè)過程中,媒體不僅應(yīng)該作為真實的記錄者和時代的推動者,還有責(zé)任發(fā)揮好窗口作用、橋梁作用、紐帶作用。
    中經(jīng)社李濱彬:行走在“一帶一路”上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3373
  • 大圖
    粗糙的手、凍僵的手、殘缺的手:這三雙手讓我記憶猶新。 沉甸甸的責(zé)任,緊握在這些平凡的雙手中,綻放出了不平凡的光彩。作為一名時代的記錄者,我們有責(zé)任,走進平凡,發(fā)現(xiàn)背后的不平凡,握緊手中的那只筆,寫下一個個屬于這個時代的責(zé)任與擔當,一點一滴,凝聚起中華民族奮發(fā)向上的強大力量。
    國內(nèi)部何雨欣:責(zé)任,緊握在手中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3501
  • 大圖
    做記者是我兒時的夢想,現(xiàn)在我成為了一名長期駐外的新華社記者。從東非高原到西非大漠,從污水橫流的貧民窟到“高大上”的國際會議中心,從滿街槍支的戰(zhàn)區(qū)到民風(fēng)淳樸的村鎮(zhèn),行走非洲的經(jīng)歷告訴我,一個和平安寧的環(huán)境,一個強大有力的政府,對于國家中的個體有多么重要。駐外近三年,我?guī)е鴶z像機和話筒到過非洲不少地方。我享受身在現(xiàn)場、紀錄歷史的過程,也常慶幸自己生在和平安寧的中國。平凡如我,也有逐夢的自由。
    非洲總分社武笛:逐夢吧,祖國在身后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3753
  • 大圖
    玉樹地震后,我采訪過3位母親,至今讓我印象深刻。玉樹災(zāi)后重建,當?shù)鼗A(chǔ)設(shè)施跨越發(fā)展20年。誠然,物質(zhì)重建是基礎(chǔ),但在三江源頭,在世界屋脊,更多像康卓德吉、索南措毛和楊秀英一樣的人們卻為我們重建起一片精神的高地。玉樹母親,我想在你們身上有著藏人對心靈家園的守護,更有著對愛與善良亙古不變的忠誠。請允許我為你們獻上圣潔的哈達。是你們告訴我:無論何時,勿忘初心。
    青海分社李琳海:玉樹母親 用愛守護心靈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3832
  • 大圖
    直面歷史的勇氣,它考驗了一個國家的自信與擔當,也成為了一個民族復(fù)興的標志之一。記得最初坐到新聞學(xué)的課堂里時,我的師兄曾經(jīng)以一幅對聯(lián)告誡師弟師妹:“世事洞明不脫一身書卷氣,人情練達更兼滿腔正義心?!辈煌跣模拌F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我想,比文字更能使記者這個職業(yè)重拾尊重的,我想只有擔當、責(zé)任與良知。
    參考消息鄧媛:從“父輩的抗戰(zhàn)”說起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3907
  • 大圖
    一個“點”的煩惱雖小,但當它進入1500多萬少數(shù)民族同胞的日常生活時,它就成了一個事關(guān)民族和諧的大問題。在這個真相稀缺的時代,記者用手中的筆,把一個“點”的煩惱,化為了一“點”溫暖,消除了一點隔閡,產(chǎn)生了一點力量,向世界講述了一個比較好的中國故事。 一個“點”的故事告一段落了,但它卻啟發(fā)我們對外報道有更多的“點”可以寫。
    對外部屈婷:一個“點”的煩惱,一個“點”的溫暖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4106
  • 大圖
    每年春運期間,在珠三角打工的十幾萬農(nóng)民工都會選擇騎摩托車回家過年,“鐵騎大軍”成為我們一個非常熟悉的報道主題。然而,如何更加貼近、更加深入地報道這個群體和他們背后的故事,是長久以來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覺得,記者,就像這個力大無窮的安泰俄斯。而農(nóng)民工、快遞小哥、環(huán)衛(wèi)工等等這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普通人,就是我們腳下的大地。只有當我們貼近大地,我們的報道才有溫度和深度,我們的記者生涯才會走得更遠。因為正是大地,給了我們溫暖和行走的力量。
    廣東分社田建川:貼得更近 走得更遠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4205
  • 大圖
    這些年,我騎著毛驢,騎著馬,騎著摩托,奔走上萬公里,采訪得來了許許多多這樣的護邊故事。但是我選擇回到新疆,回到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因為,我是一名記者,我是一名柯爾克孜族記者。我比任何人都更了解那里的路,那里的人,那里的事。我也知道,那里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太多的美好,還不為外界所知,有我在,就有了你們今天聽見的故事。有我在,你們還會聽見更多這樣的故事。
    新疆分社阿依努爾·謝坎:我用新聞來戍邊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4349
  • 大圖
    2009年,我進入新華社,用手中的筆和話筒記錄時代的足音、傾聽人民的呼聲成為我為之奮斗的職業(yè)理想。如今,我依然在路上記錄著這個城市的變遷,記錄著中國的發(fā)展??傆幸粋€群體,讓我停不下對他們的關(guān)注。平日里,我更需要犧牲自己陪伴家人和孩子的時間,隨時走向基層,走進老百姓的生活里,這些最平凡的人、這些最平凡的事需要我們實實在在的用腳丈量、用心記錄,傳播這些最平凡卻又最有力的中國力量。
    天津分社邵香云:在路上見證平凡的力量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4637
  • 大圖
    其實4年的工作時間在浩如煙海的新聞行業(yè)里,是短暫的。與擁有無數(shù)驚險、珍貴、難忘經(jīng)歷的前輩相比,也略顯蒼白。我不能自稱為一個好記者,只能說,是一個為成為一名好記者而不懈努力的小記者。當然,不是每一次采訪都驚心動魄,也不是每一篇稿件都精彩出眾。但這些經(jīng)歷讓我深深明白了那句“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記者情懷。
    新華網(wǎng)王瑩:我在現(xiàn)場 我見證了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4777
  • 大圖
    從入社起,我就在上調(diào)查研究這堂新聞基礎(chǔ)課。5年的實踐讓我真正體會到,我們所追求的報道的思想、溫度和品質(zhì),都藏在調(diào)查研究這個武器里。近些年,傳統(tǒng)媒體式微的論調(diào)屢唱不衰。但是我相信,真正有價值、有公信力的內(nèi)容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生存空間。作為一名年輕的新華社記者,我也會用腳踏實地的調(diào)研,拿出更多有溫度、有思想、有品質(zhì)的作品。
    河南分社雙瑞:在接地氣的調(diào)研中彰顯品格與力量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4949
  • 大圖
    我一直在問自己,戰(zhàn)地記者到底是什么?是在硝煙里勇往直前?是快速、準確記錄每一個生與死的瞬間?或許僅僅是一段令人羨慕而又富有談資的經(jīng)歷?首先,戰(zhàn)地記者是一種責(zé)任,需要將戰(zhàn)地重大突發(fā)消息第一時間準確、快速、詳實地進行報道。除去責(zé)任,戰(zhàn)地記者還意味著一種能力,一種在艱苦和充滿不確定因素的環(huán)境下敢于挑戰(zhàn)、善于發(fā)聲、勇于揭示、勤于調(diào)研的能力。
    亞太總分社趙乙深:戰(zhàn)地記者是一段難忘而美麗的生命歷程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5207
  • 大圖
    這一個月的長征是短暫的,但對我職業(yè)生涯的影響卻是深遠的。這不僅是腳下的長征,更是心靈的長征。每當在暴風(fēng)雨中逆行,每當疲憊得睜不開眼睛,每當渾身濕透卻還要繼續(xù)戰(zhàn)斗,我常常問自己:我為什么出發(fā),又為什么堅持?在新長征路上,我又該抵達何方?我想,不忘初心,勿忘人民——這就是最好的回答。
    湖北分社張墨成:一個月的“長征”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5601
  • 大圖
    新華社記者的新聞之路,“責(zé)任”二字,早已融到他們的血液里,正是因為心中的責(zé)任,他們才有更大的勇氣,在新聞之路上,擁有尋找真相、講出真話的品性和智慧;也正是因為記者心中的那份責(zé)任和守望,他們才會窮其一生,用新聞作品告訴我們:新聞的生命在于真實,新聞人的操守,就在新聞現(xiàn)場,哪怕這個現(xiàn)場是槍林彈雨,哪怕這個現(xiàn)場是炮聲隆隆,哪怕這個現(xiàn)場是瓦礫橫飛,哪怕這個現(xiàn)場是鮮血淋淋。
    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wǎng)孫鑫晶:向勇敢的你們致敬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5604
  • 大圖
    如果沒有在新華社工作,我可能還自以為是,誤以為自己無所不能。我就不會明白,年輕記者只有腳踏實地、“拜農(nóng)民為師”才能為成長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如果沒有在新華社工作,我可能依然覺得,“堅持理想信念”只是過時的口號,只顧著抱怨自己干的多、得到少。我就不會明白,“新華社”的平臺已經(jīng)給年輕記者提供了足夠的物質(zhì)支撐和精神動力。
    山東分社葉婧:城里小妹下鄉(xiāng)記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5968
  • 大圖
    觸碰社會的苦痛,是記者的責(zé)任;不讓絕望的人沒有淚水,更是記者的使命。作為一名政法記者,我看到過很多人民警察的淚水。作為一名記者,應(yīng)該悲痛著人民的悲痛、喜悅著人民的喜悅。記錄這些淚水使一名記者的光榮使命。
    甘肅分社姜偉超:看看那些淚水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5967
  • 大圖
    我是新華社國際部一名普普通通的國際新聞記者,國際新聞記者從來都不只是簡簡單單地報道發(fā)生在國外的事情。我們用中國視角去觀察,用中國站位去把握,我們用融化在血液中的中國基因,做好中國表達,傳播好中國聲音。這是我們的天職,更是本分。
    國際部凌朔:我和南海的十年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6250
  • 大圖
    小時候,聽過一個腦筋急轉(zhuǎn)彎——什么動物拍不出彩色照片?答案是熊貓。工作后,我也不斷地對這個呆萌的物種進行拍攝記錄,與熊貓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熊貓也成了我的“專屬模特”。愛上大熊貓,絕對不是偶然。我們的故事還會繼續(xù),它已經(jīng)融入我的工作,融進我的生命!
    四川分社薛玉斌:大熊貓,我的專屬模特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6732
  • 大圖
    獻了血,有朋友開玩笑說,你本該在戰(zhàn)地流的血沒有流,回國以這種方式流了,看來記者真是個流汗流淚又流血的行業(yè)。我依然離改變世界十萬八千里,但我覺得自己似乎加入到讓世界變好的隊伍中了。
    總編室郝方甲:大世界里的小記者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6734
  • 大圖
    明朝心學(xué)大師王陽明為了改良當時不良社會風(fēng)氣,將心學(xué)凝成“四訣”: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今天我想說,只要此心光明,永葆血性,就不會辜負我們的事業(yè),不會辜負我們的使命,不會辜負我們的時代,不會辜負最終的歷史!
    江蘇分社秦華江:記者的血性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9673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0100201112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